药师经功德网

什么是菩提心?

发布时间:2019-11-13 10:17:01作者:药师经功德网

 菩提心就是建立在慈悲和空性的基础上的无上圆满的智慧之心。 发菩提心,就是为了众生的利益而发起的一种求取无上菩提的真诚意愿和行持。 它具有两种特征: 第一: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海; 第二:欲成就无上菩提即成佛。 如果我们所发的心,只是要去利他,而不为了求成佛,就是说只有第一个特征而不具备第二个特征,这个时候发起的心只是大悲心而不是菩提心;如果但求成佛,不为了利他,那么只能是自利心,也不是菩提心。

\

  菩提心应该是具有两种鲜明的特征,第一:欲度有情出生死苦海;第二:欲成就无上菩提,一定要即身成就。这样才是真正的菩提心。菩提心,按照发心的次第可以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三类:愿菩提心、行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,那么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者合而为一又称之为世俗菩提心,这样也就是可以把菩提心分为两种:一种是世俗菩提心,一种是胜义菩提心。

  愿菩提心就是要首先发大愿,上求佛道、下化众生。愿为百业之先,具有伟大的抱负、深宏的誓愿,这是修菩萨行的一个先决条件,比如我们在皈依的时候,发的《四弘誓愿》:“众生无边誓愿度、烦恼无尽誓愿断、法门无量誓愿学、佛道无上誓愿成”。如果我们所发的这个四宏誓愿是真正的从我们的心里发出来的,就是愿菩提心的开始。

\

  有了愿菩提心,又付出行动,就可以提高为行菩提心。愿心是行心之始,行心乃愿心之成,只有把愿心付诸于行动,提高成行菩提心,菩提心这个誓愿,就会深深地深入到我们的深层意识当中去了,此时我们所发的愿心、所持的戒行、所行的修持,就必然会有相辅相成的效果,到了行菩提心这一步,世俗菩提心就完整地发出来了,所以寂天菩萨他这样赞叹:及自彼时起,纵眠成放逸。 福德相继生,量多等虚空.如果成就了世俗菩提心,即使在睡觉或者是有点放逸,那么,你的福德都还是继续在相继生长的,其功德等量多得像虚空一样。

  胜义菩提心,是慈悲和空性的真正统一,此心一发,就已经悟入到“无生法忍”了,“无生法忍”是我们习修的一个境界。转识成智,证得真如实相,这种境界是没办法用语言来描述的,无生法忍这个境界没办法用语言描述,忍什么,忍就是忍证得空性,证得空性的时候要忍,这种境界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无上智慧,不生不死、涅槃寂静。也就是说真正证得了“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、法界同一体性没有分别、没有二元”的境界,当然不是说空,真的没有,而是在证得了真如实相下的“空性”,这就是胜义菩提心。

  以上的愿菩提心、行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可以视作发菩提心的三个阶段。但是又各有侧重,愿菩提心,侧重于发愿;行菩提心侧重于得悲利他;胜义菩提心侧重于体证般若。三者是相辅相成不分开的。菩提心的产生,哪怕是火花那样一点点,就已经具足了无量的功德,所以,在佛经中他赞叹初发心的菩萨为“众生的上首”,可见发菩提心对学佛人的重要了。

  如何发菩提心 ;发菩提心有三种发法,我们可以把做一个形象的比喻,一种叫做国王式发心的方法;一种叫做船夫式的阐发的方法;一种叫做牧羊人式的发心的方法。 国王式的发心就是我们在发心的时候,首先发誓自己先要成就,再回来带领众生成就,如国王一般,再带领众生走出苦海; 船夫式的发心就是让众生和你一起成就,都上了这条解脱之船,大家都在一条船上,共同驶向涅槃的彼岸; 牧羊人式的发心,就像牧羊人一般,把羊圈一打开,先把羊都轰出去,最后牧羊人才走,也就是说,发心的时候,愿众生都成就了,自己最后才成就。地藏王菩萨就是牧羊人式的发心。 这是三种发心,无论哪一种发心都是菩提心阐发的方式,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大愿,使用适合的方法来发心。

  (转自:中国寺庙网)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药师经全文

  • 药师经拼音

  • 药师经解释

版权所有:药师经功德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