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师经功德网

2020年秋差旅偶记

发布时间:2022-10-13 10:12:02作者:药师经功德网

  现在的社会都是比较浮躁的,因为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忙碌的进行的,经常的精神状态处于紧绷,会让自己神经衰弱以及视力下降,体力也会有所不知,所以大家还是要放慢自己的脚步。可以尝试选用打坐来帮助自己,有一个良好的闲情逸致的养成。在打坐的过程中,自己的心情就能够平静下来,而且注意力集中,一些不开心或者是影响自己心情的事情,也可以暂时的摒弃。打坐的好处还是很多的,可以让自己经常忙碌的脚步放慢,然后享受一些安静愉悦的生活。打坐也是可以帮助自己舒缓心情的,让自己的心情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下。

  打坐感应

  在静坐的过程中,感觉背部或肩胛部分有了胀痛,或者有神经紧缩等现象。它的原因虽然很多,归纳起来,可以用两个原因包括它的要点:

  一是气机循督脉——“脊髓”中枢神经上升的必然现象;

  一是生理病态的反应。

  如果是正常健康的身体,便自然而然会到达背部和肩胛部分发生胀剌的感觉。甚至好像有一样东西或一股力量在活动,只是很难向上冲举。而且自己的意识也会产生潜在的企图,好像觉得必须要冲过去才会轻松愉快,这种现象在丹道的观念里便叫它为“河车”转到“夹脊”的一关,是打通督脉的过程现象。

  实际上,这是阳气开始到达“还阳穴”的阶段,如果不能把心念放松,不能做到浑然“忘身“的意境,它就愈来愈有压力,换言之,每逢这种情形,你的注意力愈会向背部集中,自然而然想用意识假想的力量帮助它向上推进,因为注意力的愈加集中,反而使脑神经、胃神经愈加紧张。

  甚至过分用力,会使心脏收缩、更会增加背部胀痛的感受,有些学习道家某些丹法的人,用意去“导引”它过关,或者“以意驭气”,观想“河车”的运转,配合深长微细的呼吸,以六六三十六次的深呼吸,或以九九之数的呼吸频数。

  当做配合大小周天的观念,或者配合内功运动,或用瑜伽体功等方法引导它过头虽然也可收到一时的效果,好像俨然有物通过”夹脊”而上冲“玉枕”,但是毕竟都非究竟,而只是属于心理的力量,改变了生理感觉的作用,并非真是气机通过“夹脊”的真实境界。

  如果能够做到浑然“忘身”,或者运用智力而抛舍感觉的作用,只是一味沉静无为、等待它的充实,它便会像接触电机的开关一样,嗒的一下,豁然松弛,进入心境豁然开朗、精神特别充沛旺盛的境界。假使平常是勾腰驼背的人(受过外伤或生来如此的另当别论。)

  到了那个时候,他就会自然而然的挺直腰干,开张胸膛,呼吸顺畅,胃口开爽。不过,往往因此而精神太过旺盛,不大容易睡眠,但普通一般人,都有定的睡眠的惯性,到此反而把它当做失眠的病态,心理愈加恐慌,那就背道而驰,无从说起了。

  头部的反应

  讲到头部与静坐过程的反应,它比其他各部分都较为复杂。从中国传统的医学观念来讲,“头为诸阳之首”,所以它的作用也更大。在丹道家的观念来说,它包括了后脑的“玉枕”关,与头顶的“泥丸”官,都是很重要的部分,从现代医学的观念来说,它与小脑神经、大脑神经,以及“间脑”与“脑下垂体”等组织有关,相当复杂,而且它与五官的神经细胞,都有密切直接的关联。

  因此修习静坐的人,常常到此而发生严重的问题,一般世俗所谓的“走火火魔”,也都是在这个阶段出了问题。现在为了讲解的方便,把它就部位作三个步骤的分解,(一)后脑(玉枕)(二)前脑(三)间脑。

  后脑的反应:混沌与坐忘

  在修习静坐的过程中,除非既空守寂,或静默沉思之辈,只把心理意识的比较宁静的状况当作静坐的功效。那就无从做进一步的探讨。否则,静坐的工夫愈久,必然会引起生理的反应,等到生理气机的反应经过肾脏、腰、背以后,它就自然而然的会上升到后脑阶段。

  当这无形无质的气机到达后脑(玉枕)的时候,最为普通的反应,便是感觉神志不太清明,有点昏昏沉沉,进入似睡非睡的状态。在佛家修习“止观”或“禅定”的立场便叫这种现象作“昏沉”。是修道的障碍之一。

  在道家某些丹法的立场来说,也有误认这是“浑沌”或“坐忘”的境界(其实是相似“浑沌”与“坐忘”的情况,并非真实。)因为道家是依身起修,首先侧重在生理上的生命能作入手的法门,所以认为这种现象是“养生”的妙境,这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观念。

  佛家是从心性入手,一下子便想抛开“身见”而直接进入性灵的领域,所以凡是“昏沉”或“散乱”妨碍了性灵清明自在的现象,统统须要扬弃。因此便认为它是障道的因缘。如果认清了原理和原则,佛道两家对静坐过程的异同,都不是“是非”的重点,只是所取的入手方法,各有不同的初步目的而已。

  其实无论佛道两家如何的不同,一个人,总离不开身心的相互关系和身心的相互影响。即使不注重身体,但当你进入静定的境界,仍然还离不开此身的作用,还须仰仗此身,然后才能打破这个躯壳樊笼的束缚。因此宋元以后的道家对于依身起修的理论便有“借假修真”的说法了。

  警惕静坐时的昏昧无明

  当气机进升到后脑而呈现浑然昏昧的状态时,如果是体力不足或身心疲惫的人,他就会垂垂欲睡,甚至,连带体力也不能支持静坐的姿势了。这种情形,应该是脑部的“氧气”不足,等于人在疲劳欲睡时,就自然而然要打呵欠一样的情形。

  倘使不是体力不足,因为气机上升到后脑的关系。当他在似睡非睡的境界中,最容易引起的现象,首先便是眼前昏昧,一片无明,渐渐的会进入似梦非梦的光景,犹如昏黄隐约的状态。这便是由后脑神经影响到眼神经的反应关系。

  许多人在这种状态中,便会像梦中见物一样,在昏昏迷迷中,看见许多事情和影像,可喜可爱的,可怖可悲的,种种情形因人而异。它配合了下意识(佛家唯识学中所说的独影意识)的作用,便会引起许多心理,和清醒以后思想观念的种种变化,一般人所谓“入魔”,或者真的有了问题,都是出在这个阶段。

  其中变化情况,非常复杂,它和一个人平常的智慧、思想、个性、心理、生理等,都有相互因果的密切关系。如果没有真正的明师指导,或者缺乏自信、缺乏健全的理智与正确的思想,实在很容易走入岔路。

  倘使了解了这些道理当时便不理会这些现象,因为过了黑暗的夜里,一定就会破晓。那么,只要经过这一阶段,便会稍觉清醒。

  或者眼前呈现点点的星火之光。或如萤火,或如钩链。或者有各种不同的光色。它都与自己内部生理的健康有关,所以才会出现在“内视”的境界里面。(至于何以会有这些光景现象的出现,其中原理实在不太简单,以后再说。)可是一般静坐的人,大都到此便自然而然地会想下坐,或者腿麻身僵而无法支持了。

  静坐会激发出体内潜在病症

  如果是身体内部并不真实健康,或者头脑与五官部分已有病根潜在,或者如中医所讲“上焦”有火(发火)。

  或胃部消化不良,以及其他肠胃病与各种轻重病症的关系,也可能因此而呈现眼角膜发红,或耳鸣、耳塞等似乎是病的现象。如果是牙齿有病的,很可能便有牙痛或牙齿动摇等状况出现。如果是有感冒潜伏在内,或者其他原因,也可能会在淋巴腺相似发炎,或者头脑神经疼痛,或前后脑神经疼痛等症状发生。

  但千万要记住这不是因为静坐而带给你不祥的毛病,实在是因为早已有病根在内,经过静坐而促使它的发现。换言之,这是因为静坐的关系,促使自己内在的体能发生自我治疗的功效,如果持之有恒,再配合医药的治疗,必然可使自己恢复绝对的健康,因此,自古学道的人,经常都必须对医理有所心得。

  当气机到达后脑便是渐入佳境

  在静坐的过程中,当气机达到后脑的时候,也可以说是一大进步的阶段,虽然值得欣喜,但也是很麻烦而复杂的阶段,极须小心与理智的审择,需要真能了解习静和修炼的“助伴”方法,例如:需要懂得医学上的气脉、针灸、药物以及其他许多“助伴”的功夫和知识等。

  所谓值得欣喜的,是说过了这一关便可打通中枢神经与大脑神经部分的气脉,而渐入佳境了。所谓麻烦而复杂的,是针对一般体能衰颓、或脑神经已有病态而尚未发觉,或者是先天性即带有精神病态和心理不正常的人而言,每每到此一关,便发生许多歧路,甚至,中年以上的人来说,也很可能发生类似高血压的难受感觉。

  其实,绝不会有高血压的可能,只是感觉上难受而已。如果到此自作聪明,再安用守意于上丹田至脑部,便会导致红光满面,而发生高血压的征兆了。一般世俗的观念,往往认为红光满面便是修道有成的效果,那真是大有问题的事,切切不可错认。

  气机达后脑出现异声,并非“耳通”

  其次,当气机到达后脑时,耳根很可能就会听到内在奇异的声音,以及耳塞、耳鸣等的感觉。这种现象,都由于气机到达后脑时,脑神经部分的气脉将通未通,因此受到气机的震荡而发生的脑波作用,如果其人的理智不够清明,便会引发潜意识深处种种的幻觉。

  例如:有深厚宗教信仰(无论任何宗教)的人,他便会幻觉为神异的声音,千奇百怪,难以缕述,但总不外与见闻、知觉、经验有关的事,彼此互相穿凿附会而已。甚至,有时候证之于小事,好像也颇灵验,因之便认为是他力(仙佛或主宰、先知等)的灵感声音,或误以为是神通中的耳通。

  其实,这就是证明心力的本身,它的确具有灵验的感应功能,而这些反应只不过是一种小小证验的现象,并非是真正的“耳通”,而且对大事也绝不灵验,如果妄信为真,必成魔境。

打坐感应

  若能不随境转,或者时常咽津纳气,放松头脑的感觉(这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),放心引气下降,便可安然过此一关,而转入前脑。倘使能懂得道家的内功、密宗的体功,以及瑜伽术的调整方法,再借助医药的辅佐,那就更好了。

  但到此必须注意,有许多学习静坐的人,在静坐的过程中,气机发生了变化时,心念的注意力往往会被感觉的境界牵制,尤其到达脑部的时候,对感觉的注意力更为强烈,因此而促使小腹收紧、横隔膜上缩,甚至,连带而有胃口不开,食欲不振、大便不畅,或大便秘结等暂时的现象。

  如果偶然用些消炎剂或通便药等,也有帮助

  前脑的反应:见异象非“眼通”在静坐的过程中,当气机到达前脑时,当然已在通过后脑之后的阶段。此时反应的现象不如在后脑时复杂。它的反应,最有可能而极普通的现象,便是前额左右两边太阳穴的气胀,两眼皮有重垂而昏昏欲睡的感觉。

  如果体力气机较为充沛的人,便感觉后眉心和鼻根(山根)之处,有鼓胀或轻微刺激的感受。但杂念纷飞的情形,到此便自然减少而微弱,虽然神思与心境,并不清明,而带有轻度昏沉的感觉,但较过去发生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压力已经迥然有别。

打坐感应

  唯一不好的象征,便是容易引起眼睛的充血,而使眼膜有红丝如发炎的现象。并且到此往往眼观光景,或如一团太阳之光,或如月亮之光,或如点点萤火之光,有时闪烁不定,有时固定不变,不论闭眼或开眼都如在目前。甚至,在这些光影中,可以看见人物并预知未来的事,因此,有人便认为这就是眼通的神通境界。

  有许多人因先入为主的观念,深入佛学道术的所知障,如执着圆陀陀、光烁烁等形容术语,就当为真实,而认为这种光明,就是自己性光的显现。禅宗呵斥为光影门头,道家认为是幻境,就是对此等初期的现象而言。

  初步生理反应并非打通督脉

  静坐的过程中生理上所起气机的感受,如果已经达到如前所说:确已有过腰部(尾闾)、肩背(夹脊)、后脑(玉枕)、头顶(泥洹)、眉间(印堂)等逐步的反应,从一般观念来说,便认为是已经打通督脉(脊髓神经——中枢神经系统)的现象。

  其实,这只是初步的生理反应而已,并非是真正的打通督脉。督脉真正打通,有种种征候,也有种种诚乎中而形乎外的特殊象征,并且随时与任脉(自律神经)有互相呼应的作用。若是只有一般生理上的反应感觉,还是微不足道的事。

  静坐反应中的病痛感觉并非真的生病痛苦

  当气机经过这些逐步反应以后,它还盘旋在脑部的时候,最大的关键,就是头脑部分,经常有胀痛难受的感觉,或有沉重昏睡的情况。甚至影响眼神经、耳膜、牙龈、鼻腔等处,发生类似病痛的现象。或者有头重足轻、脾气急躁,容易光火,以及精神亢奋,大便秘结,不易入睡的反应,即便睡眠时也是夜梦不宁。

  这样说来,静坐和通过督脉的情形,比起一般不学静坐的人,反有更多不良后果,那又何必学习静坐呢?这可不必为此骇怕,以上所说的,只是笼统的经验谈,是凭亲自经历过的求证经验,和许多习静者所发生“个案”实例的总论,只是说当此过程中,全有这些现象发生的可能。

  打坐的功能有三项:第一是达到身心平衡,第二是达到精神稳定,第三是达到智慧心及慈悲心的开发。身心平衡:就是身体平衡和心理平衡,这就是身心健康。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强壮像水牛,心理脆弱像老鼠,就不能说健康。精神稳定:精神的含义比较难理解,那不是心理,也不是生理,但是跟身心有关,它会产生无形的功能,会从有形的行为表现出来。

打坐感应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药师经全文

  • 药师经拼音

  • 药师经解释

版权所有:药师经功德网